許多人在戀愛初期,會感覺彼此「怎麼都看不夠」,每天心跳加速、充滿激情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這種強烈的悸動往往會逐漸減弱,進入平淡階段。那麼,為什麼熱戀期總是短暫?科學研究給出了解釋。 1. 大腦的「化學作用」有時效性在熱戀時,人體會分泌多種與快樂、興奮有關的化學物質: 多巴胺(Dopamine):帶來強烈的愉悅與獎賞感,讓人沉迷於愛情。 去甲腎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:使人心跳加快、手心冒汗,出現「心動的感覺」。 血清素(Serotonin)變化:讓人對伴侶「魂牽夢縈」,時常想起對方。 這些激素在熱戀初期分泌旺盛,但科學研究顯示,通常維持 6 個月到 2 年,之後會逐漸下降。這就是為什麼熱戀激情難以長久。 2. 生理進化上的解釋演化心理學認為,熱戀期的存在與人類繁衍有關。 強烈的吸引力能促使兩人快速建立關係,進而孕育後代。 當關係穩定後,身體會轉向分泌 催產素(Oxytocin)與加壓(Vasopressin),這些激素與安全感、依戀有關,有助於長期陪伴與養育。 換句話說,熱戀激情消退,其實是大腦「從激情轉向穩定」的自然過程。 3. 心理學上的「適應效應」人類對於新鮮事物會特別興奮,但隨著時間推移,會逐漸適應,這被稱為 享樂適應(Hedonic adaptation)。 一開始,伴侶的小舉動會讓人心花怒放。 但當這些行為變成「日常」,大腦就不再釋放同樣強烈的快樂感。 若沒有新的互動方式,愛情就會顯得「不如從前」。 4. 外在壓力與現實因素介入熱戀期常伴隨理想化,忽略缺點。但隨著相處時間拉長,現實壓力開始浮現: 金錢管理、工作壓力、家庭背景差異。 性格習慣上的摩擦。
這些都會讓愛情「降溫」,加速熱戀期的結束。 5. 愛情保鮮的科學方法雖然熱戀期短暫,但感情並非一定要隨之淡化。心理學研究提出幾種方式,可以延長愛情的新鮮感: 製造新鮮體驗:一起嘗試新活動,能刺激多巴胺分泌。 保持身體接觸:擁抱、牽手、親吻能促進催產素分泌,提升親密感。 肯定與感謝:經常表達欣賞與感激,能增強伴侶間的情感連結。 保留個人空間:適度的距離感,反而能維持吸引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