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氣壓變化影響關節 當天氣轉濕冷時,大氣壓力會下降。關節腔內原本就含有少量滑液和氣體,壓力變化會讓關節周圍的組織微微膨脹,進而刺激關節囊與神經末梢,造成不舒服或痠痛感。 二、低溫讓血液循環變差天冷時血管會收縮,血液流速變慢,關節與肌肉的養分與氧氣供應減少,代謝廢物(如乳酸)也不易排出,就容易出現僵硬與酸痛。 三、肌肉與韌帶彈性下降冷空氣會讓肌肉、韌帶的柔軟度下降,活動起來不如平常靈活,關節負擔因此增加。如果平常有關節退化、舊傷,這時候就更容易痛。 四、神經對冷敏感部分人神經末梢對溫度特別敏感,氣溫下降時疼痛訊號被放大,因此在濕冷天氣裡更容易感受到痠痛。 五、心理因素也有影響天氣陰冷會讓人心情低落、活動量減少,長時間久坐或不運動也會加重關節僵硬與不適。 誰特別容易在濕冷天氣中痠痛?關節炎患者(如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) 曾有關節舊傷的人 年長者(軟骨磨損、循環較差) 平常缺乏運動的人 如何減緩濕冷天氣的關節痠痛 保暖:穿著護膝、護肘或加強保暖衣物,維持關節溫度。 熱敷:可促進血液循環,舒緩僵硬。 規律運動:如散步、游泳、伸展運動,維持肌肉與關節的靈活度。 均衡飲食:補充 Omega-3 脂肪酸(深海魚)、維生素 D、鈣質,有助於關節健康。 避免過度負重:保護膝蓋與髖關節,尤其在上下樓梯或搬重物時要小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