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
					
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UID1閱讀權限200主題1336帖子2499精華3A幣16 在線時間4667 小時最後登錄2025-11-1 
 
站長   
 
	主題1336帖子2499精華3綜合社群主題發文量271 電玩社群主題發文量1 娛樂社群主題發文量4 技術社群主題發文量32 閱讀權限200註冊時間2013-1-28 
 TA的每日心情|  | 無聊 2025-10-12 13:29
 | 
|---|
 簽到天數: 433 天 連續簽到: 2 天 [LV.9]以壇為家II | 
 
|  
 
 我們看到過黑洞並合,也看到過令人難忘的中子星並合。現在,經過LIGO-Virgo的聯手,似乎發現了兩者之間的結合——我們或許探測到了黑洞與中子星並合所產生的引力波。
 
 LIGO和Virgo天文台在2019年4月26日15:22:15 UTC探測到空間中的引力漣漪。
 
 天文學家仍在分析數據,結果還未完全確定。但自2016年2月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,天文學家一直希望找到不同類型天體並合的跡象。
 
 初步分析表明,信號來自黑洞—中子星並合的可能性僅為13%,但科學家仍然滿懷希望。
 
 “這一信號與其他所有的觀測結果都不同。”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LIGO團隊成員Gabriela González告訴New Scientist。
 
 黑洞和中子星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。兩者都是恆星死亡的結果。一旦恆星把氫元素燃燒殆盡,並在一系列爆炸中剝落外層物質,其核心就會在自身重量下坍塌。
 
 如果核心的質量低於太陽質量的三倍(原始恆星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到30倍),那麼它就變成一顆中子星。如果超過太陽質量的三倍,它就變成黑洞。(太小而不能成為中子星的恆星最終變為白矮星。這就是我們太陽的歸宿。)
 
 我們知道存在質量差異巨大的雙恆星系統。因此,絕對有可能存在黑洞—中子星系統。但是最新的結果或將是第一個證據。
 
 機制與黑洞—黑洞和中子星—中子星並合的機制相同。兩個天體彼此鎖定在死亡螺旋中,越來越近,直到……BOOM!
 
 若說些微差異,因為黑洞是質量更大——大得多的天體,所以是牠吃下中子星。並且,軌道也非圓形,中子星圍繞黑洞運轉的路線更接近球面——這也是一次難得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機會。
 
 該天文事件暫時被命名為S190426c,似乎發生在距離我們大約12億光年遠的地方。
 
 隨著中子星被破壞、被吞噬,預計將產生電磁活動的耀斑。目前尚未檢測到此類現象,所以有可能指向不同類型的天體並合。
 
 González說:“事實上,我們還沒有找到對應天體,但這意味著發生並合的天體距離我們更遠,這符合中子星—黑洞系統的場景。距離如此遙遠的雙中子星在探測器的能力範圍外。”
 
 經過一年的升級,LIGO於4月初重新開啟。新的探測儀器大幅提升了靈敏度,延伸了探測距離,因此幾乎每週都能發現新的引力波事件。因此,即使這一事件並非黑洞—中子星並合,下一次發現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 
 現在是英勇無畏的引力波天文學的新世界,未來是光榮的。
 
 
 
 
 
 【文章參考】 煎蛋網
 【文章翻譯】 majer
 【文章整理】 AICL
 | 
 |